闻登网

闻登网
闻登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梁武帝萧衍死因是什么(梁武帝为什么活活饿死)

更新时间:2022-07-27 19:07:47点击:

魏晋南北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360多年的重要时期。它上承诸雄争霸、政权交接的霸气三国,下启国泰民安、其乐融融的盛世大隋,算是诸多历史时期中一个大分裂、大融合的时间段。

这一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爆发了连绵不断的战争,战争的爆发使得诸多外来文化走进中国,其中典型的代表便是佛教输入。佛教进入中国,给世人的思想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使得中国历史诞生了第一位爱江山却更爱佛门的“菩萨皇帝”。

说起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但说起“菩萨皇帝”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上却只能找出来这么一个。那么这个“菩萨皇帝”究竟是谁?“菩萨皇帝”指的是南梁政权的建立者萧衍,也是整个南朝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将国事治理的井井有条,然最终他却被饿死在台城之中,自此只留下了梁武帝和“菩萨皇帝”这两个称谓。那么他为何得到了像菩萨皇帝这样一个听起来便有些玩世不恭的称呼?堂堂皇帝又为什么被活活饿死呢?

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必须要将梁武帝萧衍的生平了解的透透彻彻,首先要知道他做皇帝之前的生平事迹,其次要了解他执政期间的种种政绩,最后更要明白他对佛学的那种痴迷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他为何被世人称作“菩萨皇帝”?又为何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岁月活活饿死。接下来本文以上述三点为根本解决以上问题。

一、竞陵八友诗才人

萧衍出生于名门望族之一的兰陵萧氏,祖上有西汉名相萧何这个祖宗福泽的庇佑,因此幼时的萧衍聪明伶俐、熟读诗书、被族人称呼少年英才。年长一点的他是从萧子良,渐渐的以自己的知识才学跻身于竞陵八友之中。

而后他凭着自己的家族地位在南齐朝廷中混得了一官半职,然他心不止如此,最终在自己的努力与追求之下成为手握重权的黄门侍郎并且身兼数职。

到了永元三年十二月初,南齐的朝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六那天早上,宣城门城楼下的旗杆上也挂上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百姓们并没有因为这一颗橡皮球一般的人头感到惊吓,反而欢天喜地的放起了鞭炮来迎接新朝的到来。

原来被悬挂示众的这颗人头属于南齐的上一位皇帝萧宝卷,他在位期间宠幸奸妃与奸臣,乱杀忠臣良将并奢靡腐败,最终惹得民生哀悼,所以他的死让百姓欢呼雀跃。

萧宝卷被斩杀之后萧衍力推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并且在随后的日子里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但在这个自小就拥有远大抱负的男人心中“摄政”并不是他追求的最终目标,他想要的是站在万人之上的顶端,享受着群臣的跪拜。

但是他并没有急于求成的废黜傀儡皇帝萧宝融,而是一步一步的将大权全权收拢并收买人心。一年后群臣极力推荐萧衍登基为帝,萧宝融也是很自觉的将皇位禅让于萧衍,随后萧衍取齐建梁,成立了一个崭新的政权。

二:勤于政事梁武帝

南齐的破落纠结于萧宝卷的昏庸、萧宝融的胆怯,因此一上位萧衍就知道只有自己勤于政事、手握兵权才能让大梁天下长存于世。于是他无论春夏秋冬总是在四五更天便起床处理政务,炎热的夏天不图享乐而图民事,寒冷的冬季即使手脚生疮也不曾放下手中的案卷。他广开言路,是个善于纳谏的皇帝,他知人善任,是个具有识别千里马能力的伯乐。

他勤俭节约,一顶发冠带三年,一床被子盖三年。他不讲究排面,饭食能充饥便于入口,衣衫能蔽体便上身。他立政于民,总是在春秋播种之时亲自到田间看农民耕种并咨询相关意见,甚至脱下身上的华服而换上农夫的衣衫亲自下田耕种。

萧衍登基的第二年,他像历代皇帝一样去观摩农民耕种,却只见少数人耕作而多数人流浪。有一老翁上前进言说:“这些年金銮殿不停换主人,每上一个新人也是变着法子享乐。

去年萧衍坐了江山,实行屯田屯兵,田地都被官府征去了,只将小块的山田分给农民。山田本来就种不出什么粮食来,去年又遇上那样的大旱,颗粒无收,百姓们只得出门流浪啊。”

萧衍听老翁此言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醒悟,天监二年(公元503)八月,他发布诏命,朝廷上下在继续扩大屯田屯兵的同时也要让流落他乡的农民一律回乡种田。除此之外还要恢复原有的田宅,除官府确实在垦者外,其余天地全部都拿来分给农民。

萧衍此举一则稳定了民心,使得南梁上下其乐融融。二则得到朝廷眷顾的百姓耕作起来更加卖力,江南地区以及其他各州也都风调雨顺,于是那几年的南梁境内粮食全部丰收,国库也是相当充盈。

三:菩萨皇帝名萧衍

萧衍与佛结缘还是在他登基后的那年春天,那一年他下令整改土地政策,同时用命人重修建康城外的那所同泰寺。意外的是,工匠们进行寺庙修建时在一处废墟挖出一些晶莹剔透的圆珠和一把长过一丈的金色毛发。

佛学大师慧超鉴定后说这是佛的骨舍利和毛发舍利。这是一件让萧衍兴奋不已的幸事,为了这一千年一遇的神奇发现,武帝决定在修复同泰寺的同时设立一场佛教四众的无遮大会,让所有的佛教信众都能有所瞻仰。

普通八年的四月初八,这个佛教中释迦摩尼佛圣诞的日子,萧衍在同泰寺沐浴更衣、潜心礼佛,三日后他回归朝廷并大赦天下,此次大赦共两千多名囚犯被放出牢笼。不仅如此他从国库拨出一亿钱,用来购买鸟以及鱼龟之类的小生物放生 。第一次出家后的二十年间萧衍又三次离开皇宫到同泰寺修行,又三次被朝廷官员花钱“赎回”朝廷,花费共计四亿钱。

这二十年间武帝始终信奉佛学,他崇尚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也要求百姓以及朝廷官员不准杀生。他下令禁止渔民捕鱼,又下诏使布帛刺绣上不准出现神仙、飞鸟、走兽等一系列形状。因为那些布帛需要进行剪裁才能进行售卖,那些形象的神仙、飞鸟及走兽在裁剪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剪刀的伤害,这是不敬神佛的表现。

四:台城饿死萧叔达

经过这位“菩萨皇帝”的闹腾,国库变得空虚无比,百姓成了民不聊生,然而这位自以为心地善良的皇帝却不自知,他继续做着自己菩萨一般的善事,又捧着一个叫侯景的年轻人上位。侯景原先归顺于南齐皇帝高欢,而后高欢下世他又投奔了西魏的宇文泰。

宇文泰深知他是个阴险狡诈之人便未曾重用,无可奈何之下侯景带着人马归顺于萧衍。萧衍见此子有其年轻时风范便加以重用,却不曾想自己一手建立的大梁也毁在了他的手中。

多年后南梁要与北齐议和,北齐的条件便是将侯景这个乱臣贼子押解回朝。此时已然八十多岁的萧衍正犹豫不决,然侯景已得到了风声并已掩耳不及盗铃之势迅速带军进入南梁的台城皇宫。

现在台城的局面与四十八年前如出一辙,只是历史翻了个面。当年萧衍兵临城下,逼近台城,南齐的最后一位帝王萧宝卷只能唯唯诺诺的龟缩在东宫内并最后判决。此时已然老迈不中用的萧衍就像当年被他推翻的萧宝卷一样,在同一个舞台上上演着一个相同剧本的故事。

心高气傲又掌握了一辈子大权的萧衍怎会受制于侯景那个黄毛小儿,因此侯景的诸多要求都没有得到满足,他恼羞成怒命人限制萧衍的饮食。已然年迈的萧衍恼怒不已,然无法动弹的他只能将怨恨深藏心底并用病痛来压制。最后的索要蜂蜜而不得的他在饥饿、病痛和怨恨的困境中离去,去往西天寻找那一方佛的净土。

五:结语

北魏时期的著名政治家郭祚也是那一时期的谋士之一,他是如此评价梁武帝的:“萧衍狂狡,擅断川渎,役苦人劳,危亡已兆”。意在说萧衍本身就不是什么善茬,他善于带领大军横扫河山,是一个好斗之人。又经常性的劳役农民,并不是一个皇帝的最佳人选,南梁的危机其实早已注定。然笔者以为此言虽对却亦有偏激,萧衍怒斥东昏侯又力推萧宝融,最终取而代之建立南梁是于民有利之事。

他又发放流民土地,激励农民耕种,创造出一副国泰民安的盛世华景。只是后期的他笃信佛教,还让群臣与他一起修身养性,最终放纵了侯景这个乱臣贼子,也使自己饿死于台城皇宫之中。就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说的一般:“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参考文献:

[1](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97年

[2]黄复彩,《梁武帝》,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