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登网

闻登网
闻登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苏秦是一个怎样的人(苏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更新时间:2022-08-03 19:17:56点击:

导语:正在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是《大秦帝国》系列三部曲的第三部,该剧以宣太后、嬴稷、魏冉、苏秦、白起、范雎等历史人物之间的谋略作为重点,色彩古朴大气,光线生动自然。严谨的历史创作态度,昂扬向上的“大秦精神”,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有关“大秦帝国”的热议。

为此,小编组织了《大秦帝国》系列文章,带领大家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大秦那些事儿”......欢迎关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其中擅长舌辩进行政治活动的被称为纵横家。像苏秦就是,他依仗口舌之利,游说各国,就像古人说的,他这样的人是“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他们纵横自如,开合有度,想去哪国就去哪国进行游说,而且常常会取得成功。人说苏秦是“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从他主观的意愿出发,目标是出人头地。他们只想取得功名利禄,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苏秦奔走游说于各国之间

苏秦本是一介平民,不治产业,不力工商,拜鬼谷子为师,学的是纵横捭阖之术。家人讥笑他“释本而事口舌”(放弃正事不干,去学耍嘴皮子)。起初“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而后发奋苦读,困了就以“锥刺股”,以致“血流至足”。逐步有了心得之后,便去了秦国,见的是秦惠王,企图说服秦惠王“以秦士民之众,并发至交,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按说这是一种“连横”的主张。可是秦惠王刚刚即位,以为“毛羽未成(羽毛未丰),不可以高飞”,没有听苏秦的。

苏秦是真心主张“连横”去帮助秦国吗?看来也不是。苏秦一看出师不利,立即转向去游说其他诸侯国,用的却又是“合纵”的主张。他先去的是赵国,可是赵国奉阳君不待见他,苏秦只好又去燕国。到了燕国,也不受重视,待了差不多一年之后才见到臧文侯。苏秦夸说燕国处境是如何危机四伏,秦国虽然强大,但是离燕国比较远,赵国却是近邻,他劝燕国一定要亲近赵国,“则燕国必无患矣”。臧文侯认为燕国是小国,还要看周围齐国赵国肯不肯合纵。于是苏秦再一次去了赵国,见的是赵肃侯,说服“六国从亲以宾(摈)秦,则秦甲必不敢出函谷以害山东矣”。苏秦费了很多口舌,终于说动了赵国,认为“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于是送给他车马、黄金、璧玉、锦绣等很多礼物,让他去约集各诸侯国,合纵以抗秦。然后苏秦去了韩国,又去了魏国,还去了齐国,最后去的是楚国,苏秦就靠摇唇鼓舌,危言耸听,忽悠了各国君主。

“于是六国合纵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这样,于公元前333年,六国诸侯会于赵国洹水,歃血为盟,苏秦佩六国相印,掌管联盟之事,并“投合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就是说苏秦合纵成功以后,让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此时,苏秦真的是衣锦还乡了,他的兄弟妻嫂见了他都“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问他嫂子为什么“前倨后恭”,竟然说是因为见到苏秦如今已经是“位高金多”。

苏秦的合纵被秦国分化瓦解

可惜的是,参与合纵的诸国距离秦国远近不同,感受到秦国的威胁程度不同,各国利益要求也不同,加上各国君主的主张、性格不一样,所以大家心不齐,彼此之间又有各种各样的矛盾,本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团结一心共同抗秦方面多做求同的工作,而这方面做得又不够。结果,被秦国分化利用,不久合纵就产生分裂。

除了秦国,本来齐国和楚国是国力相当的两个大国,楚国想联秦可以强过齐国,齐国也想联秦可以强过楚国,结果被秦国张仪利用,游说楚国如果能与齐国绝交就许给600里土地来交换。而后秦国又与齐国结交。当楚国向秦国索要那600里土地时,张仪耍赖,改口说当初许给的只是6里土地。楚王大怒,感到是被秦国戏耍了,立即出兵攻秦,结果遭到大败,只好割地求和。楚王要求引渡张仪到楚国,张仪明知道楚王是要报复他,但还是让秦王答应让他去了楚国。到了楚国,张仪重金买通相国靳尚,请求郑袖王妃说动了楚王,楚王才没有杀张仪。这样,六国的合纵就被秦国利用种种手段分化瓦解了。

苏秦死了也要报仇

他本来做的是燕国的官,因为苏秦与燕皇太后通奸,被燕王知道了,他害怕被杀,不得不离开燕国。燕国与齐国历来不和,他自告奋勇出使到了齐国。而齐国大臣中有不少人与苏秦争宠,有人行刺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一时找不到凶手。苏秦将死的时候,为了找到行刺的凶手,让齐王宣称苏秦是替燕国在齐国作乱,处他以车裂极刑,然后凶手一定会露面。齐王按照他的意见办了,果然捉住了凶手,为他报了仇。

对苏秦历来评说不一

儒家对苏秦历来持否定态度。《孟子·滕文公下》有当纵横家景春说公孙珩、张仪岂不是大丈夫吗?他们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时,孟子立即驳斥说“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他认为只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说的也是,像苏秦那样不讲道德原则,只讲方法论不讲价值观,目的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成功,谁赏识他,他就为谁服务,这样的人谁敢用他!

但后人对苏秦的以辩才陈述利害、多方游说对手的才能还是表示认同的。苏秦取得成功,是由于他知识积累丰富,善于分析形势,掌握对方心理,运用逻辑分析,具有出众的论辩才能,甚至还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等。我们用人讲究“德才兼备”,如果是在能正确把握“三观”的前提下,像苏秦那样的未尝不是难得的人才。

本文系海河网原创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海河网。欢迎关注并按规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