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登网

闻登网
闻登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构建六个保护层次 济南将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更新时间:2024-05-20 22:28:57点击:

  生活日报11月20日讯 11月20日,记者从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日前获得省政府批复的《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正在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法规规章要求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进行成果备案,依法公布经依法批准和备案后的保护规划成果。《保护规划》构建了历史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六个保护层次,将通过四个方面落实规划实施措施,其中涉及完善法规政策等。

  济南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和4000多年文明史,文化底蕴深厚,又因境内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为了进行更为有效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2014年9月,济南市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院和济南市规划院开展了本轮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15年6月,初步成果首次公示;2015年10月,通过济南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论证;2016年11月,通过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和省住建厅的联合专家审查;2017年12月,通过第四届济南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2018年2月、4月,通过济南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第十三次会议审议;2018年9月,通过山东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2019年11月8日,获省政府批复,济南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合理利用有了新的法定规划依据。

  记者了解到,《保护规划》定位为凸显“因泉而生、泉城共生”核心价值,保护并彰显济南“古城与商埠并举,山、泉、湖、河、城一体”的城市特色,打造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护与发展并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范围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一致,面积约7998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规划范围为济南市区,面积约3257 平方公里,包括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等6 个市辖区。规划核心研究范围是涵盖古城和商埠区的历史城区,面积约18.6平方公里。

  记者了解到,《保护规划》构建了“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优秀工业遗存,泉水文化景观及泉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六个保护层次。

  在市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保护规划》构建“一核、五廊、十片”的保护框架,保护自然环境格局和要素,包括山体、水体、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廊道、文化遗产聚集区和历史村镇等。

  《保护规划》提到,保护由古城、商埠及周边相关区域组成的历史城区,面积约18.6平方公里。保护古城、商埠并举和经二路、经四路横向连接的历史格局,保护历史城区传统街巷和文化景观要素,重点保护山城互看视廊、大明湖四向视廊等空间视廊。

  在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方面,《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芙蓉街、将军庙、山东大学西校区3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街区格局肌理、历史建筑及环境要素。保护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延续小格网传统肌理。

  同时,依法严格保护374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片地下文物保护区、市级历史建筑以及建议历史建筑。并将济南钢铁总厂等22个优秀历史工业遗存纳入保护范围。

  此外,注重泉水文化景观及泉域的保护。紧扣“泉城”独特主题,全面对接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要求,保护泉域及其补给区、出露区和11类泉水文化景观要素。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保护已公布的7类28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遗文化空间的保护。包括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54项省级非遗项目,282项市级非遗项目。

  对于如何落实规划,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四个方面落实规划实施措施,其中涉及完善法规政策等。

  首先,完善名城管理的法规制度。“提出名城保护制度建议,完善十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及政策。”该负责人说。

  同时,明确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将保护要素的管理职能落实到部门,以项目为切入点,明确实际保护过程中的实施主体。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名城保护资金投入,建立名城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规划落实力度。此外,强化名城委员会职能和公众参与,建立名城委员会的常态议事机制,丰富公众参与的形式和内容。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保护规划解读和宣传,营造全社会保护氛围,并积极接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名城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