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登网

闻登网
闻登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如何挖掘历史文化街区新质生产力

更新时间:2024-05-22 02:52:26点击:

  据统计,山东省共有60处历史文化街区。如何让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出新质生产力,是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关键一问。

  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承载着许多故事,是各地民俗的“活化石”。比如,济南市芙蓉街-百花洲街区是济南保存最完整、最能反映山水营城思想的古城核心区,是充分反映济南“泉文化”的重要片区;比如,威海市栖霞街是1898年英租时期威海最繁华之处,也是威海中心城区唯一完整相对保留的百年老街;比如,淄博市周村古商城是被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博物馆群”,建设历史可追溯到明永乐八年(1410年)……

  这些有着非遗技艺聚集地、农贸市场等多项功能的市井烟火街区,担负起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承载着当地几辈人的共同记忆。以其风格鲜明的历史建筑和种类繁多的民俗活动,记录着各地在漫长历史中积淀出的风土人情,是各地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历史变迁和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都因配套设施缺失老化、街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逐渐变成了中心城区的“城市伤疤”,被时代推向“保留vs重建”的岔路口。

  笔者认为,改造好、建设好历史文化街区,离不开借鉴上海田子坊街区、北京杨梅竹斜街、济南市芙蓉街-百花洲街区等地的先进经验,要以“新”“质”“生产力”三方面为抓手,带动历史文化街区全要素生产力提升。

  要以“新”为抓手,打好差异战。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引进、培育更多战略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投入文化产业、建筑事业中来,拓宽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路径;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研发应用新型生产工具主力军的作用,改进街区改造手段,提升街区改造效率;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街区未来感、科技感。上海田子坊街区是以创新为第一生产力,通过城市转型带动街区改造的优秀代表,在多方努力下,街区吸引大批艺术家、艺术商店、艺术创作室和展示厅积聚,从小小弄堂变身海派文化展示地和世博主题演绎地,创造力、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扩大,在国内街区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要以“质”为抓手,严把规划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特有优势,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立足全局,做好规划、拿出政策,在坚定不移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规划先行,把握好街区改造新供给与市民群众新需求之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构建好街区历史化、本土化、特色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前景。北京杨梅竹斜街是国内街区改造升级全域“一盘棋”的优秀典型,在对街区内建筑按历史文化价值分类评估的基础上,实行修复保护与腾退改造相结合,让老街避免陷入“拆了不该拆的、建了不该建的”尴尬局面。

  要以“生产力”为抓手,点好资源兵。市场是挖掘街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结果,要尊重市场主体地位,让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得以充分涌流。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深化提升行动,明确街区发展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街区建设,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挖掘街区特色化资源。济南市芙蓉街-百花洲街区是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标杆,通过引入餐厅、酒店、博物馆等多种业态,实现街区内部大中小企业、国企民企融通发展,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历史文化积淀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

  抓好“新”“质”“生产力”三个着力点是挖掘历史文化街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只有让街区得以在保护中被利用、在利用中被保护,才能真正赋街区以“生命”、还民俗以“尊严”。